医生登录
×

此栏目正在开发中......

资讯详情
免疫组化-临床病理诊断的得力助手
来源:河南省人民医院    时间:2017-01-19 14:14:30

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,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,并借助于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,显示特定染色,使抗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,从而用已知抗体对组织细胞内相应的抗原进行定位、定量检测的技术。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,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,特别是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、肿瘤预后判断及确定治疗靶标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阐述如下:

 

1、原发性肿瘤的组织来源判定及鉴别诊断

 

        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肿瘤的组织来源关系极为密切,不同的组织来源,其判断标准不同,良性与恶性的判断结果亦不同。如:细胞角蛋白(CK)是上皮性标记,CK阳性提示肿瘤为上皮源性;胃肠道的分化良好的梭形细胞肿瘤,当免疫组化证实是平滑肌来源时,可诊断为平滑肌瘤;但当免疫组化提示为间质细胞来源时,则认为是胃肠道间质瘤,其生物学行为不确定。

 

2、 转移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判定

        很多肿瘤在发现时只表现为转移性,其原发部位却很难找到。免疫组化有助于确定乳腺肿瘤、甲状腺肿瘤、胃肠道肿瘤、前列腺肿瘤、肺部肿瘤、卵巢肿瘤等的转移肿瘤的组织来源,为进一步确定原发部位提供依据。如Tg阳性可考虑甲状腺转移;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阳性可考虑前列腺转移。

3、肿瘤组织的转移潜能的检测

        肿瘤的转移与肿瘤自身的基因改变关系密切。通过免疫组化对转移相关基因进行标记,可提示肿瘤的转移潜能。如CD44v6表达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转移潜能,预后较差;而nm23基因表达则提示抑制肿瘤转移潜能增强,预后良好。

 

4、提高微小转移癌灶的发现率

        许多肿瘤的转移在早期常表现为单个肿瘤细胞,在常规HE切片上很难辨认,淋巴结内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与某些癌的早期转移有时也不易区别,这时免疫组化染色可有效提高淋巴结及血管中肿瘤转移的检出率,有助于及时准确的发现微小转移癌灶。

 

5、激素受体判定预后及治疗反应

        许多肿瘤有激素受体的表达,如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癌、卵巢癌等,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否直接关系到肿瘤的治疗和预后。如对乳腺癌中ER、PR的检测,有助于决定临床治疗中是否需要加入内分泌阻断治疗,并能判断预后。一般来说,肿瘤激素受体表达阳性,其预后较为理想,反之则较差。

 

6、 指导肿瘤的治疗

        肿瘤细胞中可表达一些特殊的蛋白(如多药耐药基因蛋白),可有效转运出进入肿瘤细胞中的抗癌药物或降解抗癌药物,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。因此,用免疫组化对这些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,可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,提高治疗效果。采用免疫组化对某些蛋白的检测还是靶向治疗的依据。如乳腺癌Her-2蛋白3+是可接受赫赛汀治疗的指征;胃肠道间质瘤c-kit阳性提示可用格列卫治疗。

 

7、 提示疾病病因学

        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确定乙肝有重要意义;ALK阳性常提示 t (2 ; 5) 染色体异常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发病中起作用。